當前位置:首頁(yè) > 護理園地 |
胸痹心痛病中醫護理方案 |
[閱讀次數:9208次] |
一、常見(jiàn)證候要點(diǎn)
(一)心痛發(fā)作期
1.寒凝血瘀證:遇冷則疼痛發(fā)作,或悶痛,舌淡暗、苔白膩,脈滑澀。
2.氣滯血瘀證:疼痛劇烈,多與情緒因素有關(guān),舌暗或紫暗、苔白,脈弦滑。
(二)心痛緩解期
1.氣虛血瘀證:胸悶、胸痛,動(dòng)則尤甚,休息時(shí)減輕,乏力氣短,心悸汗出,舌體胖有齒痕,舌質(zhì)暗有瘀斑或瘀點(diǎn),苔薄白,脈弦或有間歇。
2.氣陰兩虛、心血瘀阻證:胸悶隱痛,時(shí)作時(shí)止,心悸氣短,倦怠懶言,面色少華,頭暈目眩,遇勞則甚,舌暗紅少津,脈細弱或結代。
3.痰阻血瘀證:胸脘痞悶如窒而痛,或痛引肩背,氣短,肢體沉重,形體肥胖痰多,納呆惡心,舌暗苔濁膩,脈弦滑。
4.氣滯血瘀證:胸悶胸痛,時(shí)痛時(shí)止,竄行左右,疼痛多與情緒因素有關(guān),伴有脅脹,喜嘆息,舌暗或紫暗、苔白,脈弦。
5.熱毒血瘀證:胸痛發(fā)作頻繁、加重,口苦口干,口氣濁臭,煩熱,大便秘結,舌紫暗或暗紅,苔黃厚膩,脈弦滑或滑數。
二、常見(jiàn)癥狀/證候施護
(一)胸悶、胸痛
1.密切觀(guān)察胸痛的部位、性質(zhì)、持續時(shí)間、誘發(fā)因素及伴隨癥狀,遵醫囑監測心率、心律、脈搏、血壓等變化。出現異常或胸痛加劇,汗出肢冷時(shí),立即匯報醫師。
2.發(fā)作時(shí)絕對臥床休息,必要時(shí)給予氧氣。
3.遵醫囑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,必要時(shí)舌下含服硝酸甘油,并觀(guān)察療效。
4.遵醫囑穴位貼敷:選取心俞、膈俞、脾俞、腎俞等穴位。
5.遵醫囑耳穴貼壓(耳穴埋豆):取穴心、神門(mén)、交感、內分泌、腎等穴位。
6.遵醫囑中藥泡洗:常選用當歸、紅花等活血化瘀藥物。
7.遵醫囑穴位按摩:取穴內關(guān)、神門(mén)、心俞等穴位。
8.中藥離子導入治療:選擇手少陰心經(jīng)、手厥陰心包經(jīng)、足太陽(yáng)膀胱經(jīng)的背俞穴等穴位。
9.寒凝血瘀、氣虛血瘀者取穴隔姜灸,選取心俞、隔俞、膻中、氣海等穴位,每日交替施灸,也可取穴選用艾條灸,取穴足三里、內關(guān)等穴位。
(二)心悸、氣短
1.觀(guān)察心率、心律、血壓、脈搏、呼吸頻率、節律,面唇色澤及有無(wú)頭暈、黑蒙等伴隨癥狀。
2.遵醫囑穴位貼敷:選取關(guān)元、氣海、膻中、足三里、太溪、復溜等穴位。
3.遵醫囑耳穴貼壓(耳穴埋豆):選取心、肺、腎、神門(mén)、皮質(zhì)下等穴位,伴失眠者配伍交感、內分泌等穴位。
4.遵醫囑穴位按摩:選取神門(mén)、心俞、腎俞、三陰交、內關(guān)等穴位,伴汗出者加合谷、復溜穴。
5.遵醫囑中藥泡洗:選用紅花、當歸、川芎、薄荷、艾葉等藥物,伴失眠者配合按摩涌泉穴。
(三)便秘
1.腹部按摩:順時(shí)針按摩,每次15~20分鐘,每日2~3次;
2.遵醫囑穴位貼敷:可用醋調大黃粉、吳茱萸粉或一捻金貼敷神闕穴;
3.遵醫囑穴位按摩:虛寒性便秘,取穴天樞、上巨虛等穴位;實(shí)熱性便秘取穴足三里、支溝、上髎、次髎等穴位;
4.晨起飲溫水一杯約200~300ml(消渴患者除外),15分鐘內分次頻飲;
5.虛秘者服用蓯蓉通便口服液;熱秘者口服黃連上清丸或麻仁丸;熱毒血瘀者遵醫囑大黃煎劑200ml灌腸。
三、中醫特色治療護理
(一)內服中藥
1.中藥湯劑一般飯后溫服。寒凝血瘀者偏熱服;熱毒血瘀者偏涼服。
2.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,麝香保心丸、丹參滴丸舌下含服或口服。須密閉保存,置于陰涼干燥處。
3.三七粉用少量溫水調服,或裝膠囊服用。
4.活血化瘀類(lèi)中成藥宜飯后服用,如冠心丹參膠囊、通心絡(luò )膠囊、血栓通膠囊、銀杏葉片、血府逐瘀口服液等。
5.寧心安神類(lèi)藥睡前半小時(shí)服用,如棗仁寧心膠囊、琥珀粉等。
6.補益類(lèi)藥飯前服用,如滋心陰口服液、補心氣口服液等。
(二)注射給藥
1.中藥注射劑應單獨輸注,須使用一次性精密輸液器;與西藥注射劑合用時(shí),建議用生理鹽水間隔,注意觀(guān)察有無(wú)不良反應。
2.使用活血化瘀藥注意有無(wú)出血傾向。常用藥物有丹參、丹紅、紅景天、血栓通、參芎、舒血寧、紅花、燈盞細辛、苦碟子等注射液。
(三)特色技術(shù)
1.穴位貼敷(詳見(jiàn)附錄2)。
2.耳穴貼壓(耳穴埋豆)。
3.中藥泡洗(詳見(jiàn)附錄2)。
4.穴位按摩(詳見(jiàn)附錄2)。
5.中藥離子導入(詳見(jiàn)附錄2)。
6.艾灸(詳見(jiàn)附錄2)。
四、健康指導
(一)生活起居
1.環(huán)境安靜,空氣新鮮,溫濕度適宜。
2.避免勞累、飽餐、情緒激動(dòng)、寒冷、便秘、感染等誘發(fā)因素,戒煙限酒。
3.起居有常,發(fā)作時(shí)休息,緩解期適當鍛煉,如快步走、打太極拳等,以不感疲勞為度。
(二)飲食指導
1.寒凝血瘀者,宜食溫陽(yáng)散寒、活血通絡(luò )之品,如龍眼肉、羊肉、韭菜、荔枝、山楂、桃仁、薤白、干姜、大蒜等;少食苦瓜等生冷、寒涼之品。食療方:薤白粥等。
2.氣滯血瘀者,宜食行氣活血之品,如山藥、山楂、桃仁、木耳、白蘿卜等;少食紅薯、豆漿等壅阻氣機之品。食療方:陳皮桃仁粥等。
3.氣虛血瘀者,宜食益氣活血之品,如雞肉、牛肉、蛇肉、山藥、木耳、大棗、薏苡仁等。食療方:海蜇煲豬蹄等。
4.氣陰兩虛、心血瘀阻者,宜食益氣養陰、活血通絡(luò )之品,如甲魚(yú)、鴨肉、海參、木耳、香菇、山藥、荸薺、甘蔗、百合、蓮子、藕汁等。食療方:山藥粥、百合蓮子羹等。
5.痰阻血瘀者,宜食通陽(yáng)泄濁,活血化瘀之品,如海參、海蜇、薏苡仁、荸薺、冬瓜、海帶、白蘿卜、蘑菇、百合、扁豆、桃仁、柚子等。食療方:薏苡仁桃仁粥等。
6.熱毒血瘀者,宜食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之品,如百合、芹菜、菊葉、苦瓜、綠豆、蓮子芯、黑木耳、荸薺、馬齒莧等;忌食羊肉、荔枝、龍眼肉等溫燥、動(dòng)火之品。食療方:綠豆湯、菊花決明子粥等。
(三)情志調理
1.保持情緒穩定,避免不良刺激。
2.鼓勵患者表達內心感受,針對性給予心理支持。
3.指導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緒的方法,如音樂(lè )療法、談心釋放法、轉移法。
五、護理難點(diǎn)
(一)服藥依從性差
解決思路:
1.建立目標人群檔案,利用多種形式進(jìn)行健康教育干預。
2.對目標人群進(jìn)行定期追蹤、隨訪(fǎng)和效果評價(jià)。
(二)不良生活方式
解決思路:
1.利用多種形式進(jìn)行健康教育并進(jìn)行個(gè)體化指導,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。
2.定期門(mén)診復查。
3.篩查危險因素(不良生活習慣、便秘等),進(jìn)行針對性干預。
注:醫護科普,僅供參考。文中所涉及的藥方、驗方及護理知識僅供參考學(xué)習,不能作為處方,請勿盲目試用。 |
[打印本頁(yè)][關(guān)閉本頁(yè)] |
|